其實從高三開使就跟slackware結下不解之緣,在高二時代剛好是m$賣了一年多windows95。那時slackware為3.0
一次在書攤上看到一本名為Linux的奧秘(松格)才開始linux之旅。雖然其kernel是早期的1.2.x的版本,算是一個令人艱辛的版本。必竟得先打造好符合硬體的開機kernel,而且不能太大,超過1.4MB就是會發生開不了機的怪事。
其實那時在下非常無知,為了裝好kernel硬是失敗多次,加上後面要弄上X window硬是把slackware重裝N次。因為不會從磁片開機修改。當然也算是個非常好的經驗啦,搞懂如何編譯核心並且依照符合的硬體編譯,過了這一段挺長的時間大約三個月左右,才從編譯失敗解脫。還好算有經過這段時期,對於之後的核心我仍採自行編譯,當然也採用module(模組化)。
事實上也是因為剛好裡頭附有doom的遊戲啦,可以說是為了玩遊戲才裝:p
事後也過沒多久就很無奈的把電腦重裝,因為Linux可沒word用啊
之後過兩年在次在書攤上看到有關linux的書輯 Linux實務手冊98版(第三波) 裡頭一共三套distribution 分別是slackware 3.4跟redhat 5.0還有 debian 1.3.1r6,當然也都分別裝過最後還是繼續使用slackware,可能是因為習慣吧。最讓我感動的是終於有中文化的套件,更感動的是在下的yamaha 742便宜音效卡kernel有支援。
但熱情總是無法持久,大概是因為沒有太多遊戲可玩,就算想玩也很難用dosemu,基本上也頂多支持三周左右。
之後裝成雙系統也就比較好一點,只是為了練習C語言真是讓人汗言
這個情況直到專三之後比較好了,因為支援的電腦硬體跟軟體越多了,此時在下也把slackware7.0給換上8.1。套件編譯的功力也有所提高,slackware很多套件可沒redhat方便用rpm,大多得下載source code回來編譯。當然對於編譯前的readme或install文件是必看必讀,不然有些是編不出來的。當然有了./configure也是挺方便的,當然如果不加參數簡單啊,一但用上參數就得好好的看文件說明。
之後退伍很決心的把slackware9.0裝成單一系統,也就是純linux沒有多重系統更沒有m$
至今12.2出來了,而在下仍使用slackware12.0並且分裝兩臺主機,一臺當分享器+防火牆,一臺就是常用的家用電腦當然上頭很多都是slackware沒有附加的套件,如mplayer,amule,xw lib,....etc。連kernel也自行下載重編2.6.29的版本。
用slackware的套件久了,也不太想用其他distribution,附帶在下可沒去考Linux認證,那認證可不是我這英文差到極點可以去的,加上專業度要夠,在下這人又不太會死背,在下只會翻書查閱。考場上可沒時間翻書讓你查command就算給你man查可能就time over
slackware在學習門檻上是有那麼點高,不過一但撐下去後樂趣就更多了,就算要大動手腳也非常的方便,在UNIX概念上也更好
4 則留言:
一路走來真是坎坷啊...
當初我玩 Red Hat Linux 時都還沒有你這麼辛苦
Red Hat Linux 玩沒多久就棄械投降了
一直在微軟的陰影下活到最近
幸好中途有貴人指點
引介我傻瓜型的 Linux -- Ubuntu才讓我有機會重拾舊好
不過就像你說的
有失必有得
也未必是件壞事
有件事是可以肯定的
你 Linux 的等級與經驗值絕不是我所能超越的
其實一但走過艱苦歲月,就覺得辛苦總是有穫得。
附帶:我用的桌面沒您抓的影片炫,屬輕量級不耗系統的FluxBox 1.0 r3的桌面環境
聽說 FluxBox 是超輕量級的桌面環境 (沒記錯的話),比 Xfce 還輕... 還沒用過,不知道 GUI 反應會不會比較快一點...
用了 Ubuntu 的 GNOME desktop environment 後覺得 X Window 跟 M$ Windows 的 GUI 比起來,反應比較遲鈍... 期待 Wayland 與 MicroXwin 之類的技術能快成熟這是目前我認為 X Window 最需要改進的地方...
FluxBox挺快的
如同減重過份的桌面環境
給你一條工具列
至於程式執行用右鍵式列表
設定的部份比較多,算是比較有DIY的感覺啦
在下使用的是設定最簡的方式,就是用原設定加上小修改為無背景黑色桌面,程式套件大都是一般用,需要另用Xterm執行
一般是很少人,這麼做,但為了速度快,在下就簡潔的方式
http://lh6.ggpht.com/_9s090mnwPs0/SgapyXOKL6I/AAAAAAAAAB4/KalqejXgo_I/s640/Fluxbox%E7%8E%89%E7%85%A7.png
張貼留言